艺术资讯

全部

评论

动态

观点

对话

Comment

News

Opinions

光之语”展览研讨

视频

【评论】 心灵的敞开

作者:殷双喜  发布时间: 2007-03-25 15:19:39

  在经历过近年来饶有兴味的运用新媒体进行的综合性影像创作之后,雷双又一次回到了她数十年魂牵梦绕的花的世界。可以这样说,在当代中国的女画家群体中,描绘花卉题材的画家不计其数,但能够画出花的灵魂,从而向我们敞开艺术家的心灵世界的画家,却是雷双的独立特行之处。


  雷双的油画,一如她本人,热情而富于浪漫气息。她是一个始终把目光投向内心,关注自我对世界的感受的人。她的绘画丰富而杂乱,就像一个远游归来的旅人,兴奋地在我们面前将她的行囊一下子倾倒而出,将一路走来所有的采撷,所有的感动,所有的发现,都毫无保留地与我们分享。


  如果简单地阅读雷双的艺术笔记,你会发现,她对于艺术形式是如此地痴迷与执著,她认为“一切艺术都是形式,风格就是艺术家安排形式的习惯,题材只是表层的因素”。为此,我们可以看到,虽然雷双描绘的花卉的种类相当丰富,但她对于花卉的题材却是持续地保持着创作的激情。每隔一段时间,她都要重复某一花卉题材,例如“向日葵”,自1991年以来,雷双已经画过了数十幅向日葵,每一幅都不相同。对雷双来说,她之所以喜爱绘画,首先是形式上的感动与考虑,而想法、意图是在画面的进展过程中逐渐清晰的。这样看来,我们很容易就将雷双归入“形式主义”与“唯美主义”的类型。确实,我们可以从雷双的作品中看出某种艺术的纯粹性,即她对于色彩、空间、构成等绘画语言的反复推敲,如同明清以来文人画家对于梅兰竹菊的反复描绘,从中寻找最佳的笔墨与色彩组合,我们可以将雷双称之为纯粹的画家。


  然而雷双又是一位本色画家,即她的绘画,无论具象、表现或抽象,都直接呈现出她的个性与气质,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自传性的心理叙述特征。这似乎是矛盾的,雷双认为形象是否审美地呈现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它表达了某种真实。雷双说她向往和追求的是一种感觉方式的真实。我猜想这种“真实”不是自然物的外观真实和物理性的质感真实,而是雷双面对的视觉对象触动了她的人生体验的深潭,搅动起她无以名状的人生感触。这是一种由丰富的生活经验所赋予的心理真实,但是它确实是由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所引发的,这种形式正是打动画家并且感染我们的关键所在。有论者将雷双笔下的花卉称之为“从物到遗物”,在雷双的画室中有许多干花无声地存在了许多年,它们作为物体的物质分子结构还存在,但其生命的温度与体液的流动已荡然无存,但在雷双的笔下,它们又一次获得了生命的明艳与亮丽,雷双在存在中画出了虚无,又在虚无的表达中使我们触摸到了许多难以言说的生存状态,这种难以言说的东西常常使我们感到迷惘,同时也使我们具体而微地体验了人的生命的真实存在。


  概言之,雷双的创作状态,是以画布上的内在和谐对抗画布外的破碎世界,在孤独与专注中获得精神上的自给自足,从而保持自我的内心独立与完整。她时常沉浸在画面结构的诞生过程中,同时也就沉浸在生命成长的快乐中,这就是在生命的流逝中感受和品味自我实现的快乐,而不去考虑过程之外的得失与荣辱。雷双的绘画又不是那种一挥而就或索然无味的平涂,她的作品也不是古典绘画的多层次罩染,而是在反复的涂抹中,积淀出凝重的笔触与色痕。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画家的游移的思绪被重复地捕捉,像有一双蘸满颜料的手在黑暗中抚摸一面古老的墙壁。她的许多作品具有这种自发性的力量,即持续不断地在画布上探索,色彩层层叠加,互相穿插,无法而法,如同中国传统水墨最后一位大师黄宾虹一般,夜行于群山之间,偶然窥见天际闪烁的明光,如同神启。


  这种自发性的力量,来源于雷双自发的艺术创作方法论,即她的绘画,具有心物相遇,物我两忘的直接性关系,也可以说是一种现象学的表现方法。正如贾柯梅蒂所说,他只模写眼前的东西,避免先入之见。手中的刀笔仿佛听从物象的诉说,在潜意识或者是无意识中完成形象的生成。她常在画室中面对眼前的静物沉思,有时半天也不画一笔,在中国古典画论中,这大抵是一种“坐忘”与“心斋”的状态,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


  与时下许多青年画家的视觉资源大多来自影像和复制性图像不同,雷双的作品,虽然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写生性的手绘,但其中有着许多文学性的想象和诗意的感伤。在某种意义上讲,雷双属于古典型的画家,即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,强调艺术的想象性与象征性。雷双作品中的意象具有某种体味生命苍凉后的热烈低吟,尤如“独自一壶酒,凭栏望江雨”的悲怆抒怀,虽然与戴望舒的《小巷》那种紫色阴柔的惆怅意境不同,但她常常具有一种出神离魂的移情状态,总是将自我与笔下的花卉融为一体,花非花、雾非雾,花似人,人似花。一如庄周梦蝶,不知身在何处。所以她的作品能够得到一些著名文学评论家的激赏也就在情理之中。


  在当代女艺术家中少有她这样广泛的文学阅读,这种阅读不是理性的知识信息的记忆,而是与个人生命体验相融会的感性觉悟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她日渐喜欢贾柯梅蒂的雕塑与里尔克的诗歌,前者的孤独与后者的忧郁,都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在世俗繁华之后感受到的洞彻存在的虚无。她笔下的花卉,有过热烈地交织与相望,也有过惊艳的开放与茂密的繁殖,但在这一切之后,它们有的是独立寒秋的孤傲,和在超越世俗的喜悦中的安然静眠。


  想要清晰地分析和表述雷双的艺术是相当困难的,这与雷双的平易近人、坦诚相见正好相反。在她的作品中,有着太多的人生体验与艺术感悟,她的画作中的色彩是如此丰富,层次是如此厚重,这正如雨果所说,比天空和海洋还要大的是人心。可贵的是,雷双从来没将自己的心灵用样式化的风格来掩饰和遮盖,在她那些充满激情的花卉中,我们可以感受到永远的生命冲动,对真与爱的永恒追求。

(新闻来源:艺术家提供)